得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之后,蒋介石在半夜支开宋美龄,对自己的儿子蒋经国,说出

小史善始善终 2025-10-06 11:49:09

得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之后,蒋介石在半夜支开宋美龄,对自己的儿子蒋经国,说出了一番话。[送心] 1950年11月25日上午,美军B29轰炸机突袭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大榆洞。一枚凝固汽油弹直接命中作战室,28岁的俄文翻译毛岸英与参谋高瑞欣当场牺牲。彭德怀握着烧焦的手表残骸,认出那是毛岸英从苏联带回的纪念品。 这场空袭发生在第二次战役的关键时刻,因毛泽东患重感冒,周恩来与刘少奇、朱德商议后决定暂缓上报。直到两个月后第三次战役结束,中南海菊香书屋的烟灰缸里才堆满烟蒂,毛泽东点着烟抽一口就放下,整夜未眠。 这个在上海街头捡过破烂的孩子,曾经历过成年人难以想象的苦难。1930年母亲杨开慧牺牲后,8岁的他和弟弟被关进监狱。出狱后地下党组织遭破坏,两个孩子流落街头,冬天穿着单衣在弄堂里瑟缩,靠卖报纸和捡煤渣活命。弟弟岸青因头部受重伤留下终身疾病。 1936年被送往莫斯科国际儿童院时,毛岸英身上全是虱子和伤疤。但他在那里找到了新的方向。 十年间他学会了俄语、德语,读完了列宁军事学院的全部课程,1943年苏德战争最惨烈时,他主动申请加入坦克部队,参加了白俄罗斯战役和攻克柏林的战斗,军装上挂着三枚苏军勋章。 1946年1月回到延安那天,毛泽东破例在窑洞外等候。父子相见时儿子已经长成健壮的军人,而父亲头发已经花白。但见面第二天,毛泽东就把他送到农村,“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,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,现在需要上另一所大学。” 这所“大学”在陕北农村,毛岸英跟农民一起住土窑洞,学种地打井,白天干农活晚上组织识字班。土改工作队进村时,他主动要求去最偏远的村子。有次半夜翻山路送文件,摔进山沟里爬了两个小时才找到路。 1949年后他在北京机器总厂当工人,穿着油污的工作服操作车床。厂里没人知道他的身份,直到有天有人发现他偷偷去夜校教工人识字。同事问起家庭,他只说父亲在政府工作。担任党委副书记后依然住集体宿舍,每月把大部分工资寄给延安时期认识的困难家庭。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时,他刚和刘思齐结婚一年。妻子怀孕的消息还没确认,他就递交了请战书。彭德怀当时拒绝了,“你父亲就这么一个大儿子。”他回答说正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,才更应该去。 在朝鲜前线的一个月里,他每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。除了翻译俄文电报,还要整理作战文件。牺牲前一天晚上还在帮司令部起草作战命令,凌晨三点才睡下。那天早上空袭警报响起时他本可以跑到防空洞,但转身回去拿了一份机密文件。 遗体最初就地掩埋,墓碑上只刻着“毛岸英烈士之墓”。1951年迁葬到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时,墓前只有简单的石碑。多年后陵园扩建,有人提议为他单独立一座纪念碑,被明确拒绝了。今天那里躺着一百多位牺牲时同样年轻的战士。 刘思齐后来才知道,丈夫留下的遗物只有那块烧熔的手表和一支钢笔。她想去朝鲜祭扫,毛泽东说,“去就去吧,不要搞特殊。”她坐火车到丹东,再坐卡车颠簸三天才到陵园。墓前放了一束野花,没有任何仪式。 网友热评: “看了岸英同志的故事,眼泪真的止不住。他牺牲的时候才28岁,和我儿子差不多大。作为母亲,我无法想象毛主席失去儿子的痛,那句‘打仗总要死人的’包含了多大的胸襟和悲痛!” “这才是真正的‘顶流’,真正的‘星二代’!本可以凭借父亲的身份过上安逸的生活,他却选择从最苦的基层做起,最后毅然奔赴最危险的战场。他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是责任和信仰,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学习!” “作为湖南伢子,每次看到毛岸英烈士的事迹都倍感骄傲。他是我们韶山人民的英雄,他的根永远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。希望更多朋友能来韶山走一走,感受一下这里的红色文化。” “从上海街头的流浪儿,到苏联战场上的战士,再到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英雄,毛岸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,本身就是一部为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缩影。他们那一代人的牺牲,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发展,历史不容忘记,精神必须传承!” “在今天和平繁荣的年代,我们通过怎样的具体行动,才能最好地传承毛岸英烈士这种‘不享特权、勇于担当’的精神,让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真正发光?”

0 阅读:0
小史善始善终

小史善始善终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