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媒:中美贸易战虽然暂时停火了,但美国企业发现,以前那些中国大买家好像“一去不复

康安说历史 2025-10-06 11:46:26

美媒:中美贸易战虽然暂时停火了,但美国企业发现,以前那些中国大买家好像“一去不复返”了!就拿液化石油气来说,之前关税战升级时,7艘运往中国的美国货轮直接掉头去了东南亚。现在关税暂停了,按说该恢复了吧?结果大部分中国塑料厂宁愿买加拿大和中东的货,也不想再碰美国丙烷了。 要知道贸易战前的 2024 年,中国近 60% 的液化石油气进口都攥在美国手里,说句垄断级供应都不过分,那会儿美国能源商怕是做梦都能笑醒,毕竟中国可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,需求摆在那儿就跟无底洞似的。 可关税战一升级,风向立马就变了,7 艘满载美国丙烷的货轮硬生生在半路上掉了头,一路辗转去了印度和东南亚,这波操作相当于直接把中国市场的空位让了出来。 更有意思的是,这些货轮腾出来的缺口,立马被中东的供应商填上了,人家直接把原本卖给东南亚的货调给中国,一套无缝衔接的操作,让中国塑料厂第一次真切感受到,没了美国丙烷好像也没那么难熬。 现在关税是暂停了,但想让中国买家回头?那可就没那么容易了。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政策那堪比变脸的不确定性,之前说加征就加征,现在说暂停就暂停,中国塑料厂又不是傻子,谁知道哪天一觉醒来关税又涨回去了。 美国贸易商自己都坦言,中国买家个个都揣着心眼,就怕政策朝令夕改,毕竟做生意讲究的是稳,没人愿意把身家性命绑在一个反复无常的供应商身上。 哥伦比亚大学有个能源专家说得更直接,她觉得中国进口商压根不会再跟美国签新的液化天然气合同,更别提丙烷这种替代品更多的品类了。 再者就是钱的事儿,做生意不图赚钱图啥?美国丙烷现在的利润薄得像纸,每吨也就 20 美元,这点利润连应对市场波动的缓冲都不够。 反观中东的货,沙特 4 月份的基准价才每吨 600 美元,就算后来中国买家拿的货比 7 月合约价高了 30 美元,算下来还是比美国货划算。 更别说美国之前还搞过 245% 的反倾销关税,把自己的定价抬得老高,这不等于主动把中国买家往竞争对手怀里推吗?中东供应商那可是乐见其成,顺势就把市场份额从不到四成拉到了五成以上,沙特、阿联酋这些传统能源大国接盘接得那叫一个稳。 这时候加拿大也插了一脚,借着 TMX 管道扩建的东风,对华能源出口直接爆发。之前十年加拿大每天也就给中国运 7000 桶原油,现在直接飙升到 20.7 万桶,成了管道最大买家,这波操作算是把美国原本的预期彻底打乱了。 虽然说的是原油,但不难看出,中国在能源采购上已经开始给加拿大更多机会,丙烷自然也跟着沾了光,毕竟谁给的供应稳、价格合适,中国买家就跟谁走。 中国塑料厂也不是没试过依赖美国货的苦头,2025 年一季度华东那些主要靠美国丙烷的 PDH 装置,也就是把丙烷变成塑料原料的设备,开工率直接跌到 42%,生产线停半天就得亏半天。 反观华南那些早早转投中东货源的厂子,开工率能稳住 70%,这一对比傻子都知道该选谁。像东华能源这种头部企业,早就布局了原料灵活转换的技术,根本不会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,美国货没了,换中东、加拿大的照样能生产,压根不耽误生意。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还帮过倒忙,之前积极给中国企业引进乙烷裂解技术,教会人家怎么灵活用原料,现在中国有 8 套乙烷制乙烯装置,卫星化学、三江化工这些企业玩原料转换比谁都熟练。 美国后来还搞过拦截乙烷船的操作,6 艘船被卡在海上,出口许可证说驳回就驳回,这波操作直接让中国企业彻底看清,美国的能源出口根本不是纯粹的生意,而是带着政治算盘的。既然乙烷能被卡,丙烷凭什么不会?与其等着被拿捏,不如早点换供应商。 美国丙烷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,国内产能爆发,日产能高达 280 万桶,内需根本吃不完,全靠出口续命,中国之前占了美国乙烷出口的 45%,算是大主顾。 结果现在货卖不出去,库存堆得老高,企业只能花钱扩建储罐,中小企业更是直接亏损。为了止损,美国只能把更多丙烷往欧洲运,2023 年对欧出口都破 20 万桶 / 天了,可欧洲市场就那么大,哪比得上中国的需求体量? 等美国想回头抢中国市场,才发现位置早被中东和加拿大占满了,人家不仅价格合适,还借着 “一带一路” 建了不少接收和中转设施,物流都比美国从墨西哥湾出发方便。 中国化工产业这几年本来就在搞进口多元化,美国正好给了个加速的理由。2024 年美国对中国丙烷出口还涨了 40%,那会儿多风光,现在却眼睁睁看着中国买家投入别人怀抱。 说白了,不是中国买家绝情,是美国自己把到手的肥肉扔了,中东和加拿大又给的实在太多,加上中国企业吃过一次亏后学聪明了,供应链一旦换了轨道,再想掰回来可就难了。

0 阅读:212

猜你喜欢

康安说历史

康安说历史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