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门庆有一个穷朋友,叫应伯爵,专靠西门庆的接济生活。但西门庆特别喜欢他,为什么呢? 那天在翡翠轩,西门庆刚摆上鲥鱼和荷花酒。 应伯爵就笑眯眯地来了,手里空空的,嘴巴却比谁都勤快。 鱼还没入口,话已经抹了三层蜜。 他说那鱼啊,是他昨天拿回家,分一半给了他哥,剩下的腌起来,说等着哪天招待贵客。 “哥送的,我哪敢糟蹋!”西门庆听得舒服,笑着点头,饭还没开,气氛就热了。 你以为西门庆图他什么?其实他图的,就是这份“懂事”。 应伯爵不是官,也没钱,年纪还比西门庆大。 按理说,西门庆这种人,怎么也轮不上跟他走得近。 但偏偏,他就是爱带着这个人吃吃喝喝,家里请客必有他,出门拜访也少不了他。 有人说他是“帮闲”,靠着拍马屁吃饭。 但问题来了,拍马屁的人多了去了,为什么偏偏是应伯爵能混得这么稳? 真相其实一点不复杂——他太会说话了。 不是那种油腻的奉承,是那种恰到好处的捧。 西门庆说刘太监送礼的事,他立刻接话: “哥你还有这心性?这银子别人求都求不来,你还不收?” 一句话,把西门庆的清廉和情义全抬上天。 他再顺口贬一句“夏提刑出身行伍,根子不正”,顺手把西门庆的身份往上垫一层。 你看,这不是普通的拍马屁,这是情绪价值的高级玩法。 但这事儿得看早年。 十人结拜那次,按年龄和资历,应伯爵本该排头一个,可他愣是推了,说西门庆才是哥。 这不是谦虚,是眼力见儿。他早看出,西门庆这人日后不简单。 那时候西门庆还不是现在的“庆哥”,可应伯爵已经提前站好了队。 这一下,哥弟关系坐实了,西门庆升官发财后,还真就没忘了他。 说到这你可能以为,应伯爵就是个嘴皮子厉害的老油条。 其实没那么简单。他不止会说,还知道什么时候该出现,什么时候该消失。 西门庆高兴了,他来凑热闹。 西门庆烦闷时,他能一句话点醒。 西门庆出事被查,他第一个站出来说:“哥清正得很,谁不知道?” 这不是普通的哥们,这是职场版的“情绪陪护”。 这套本事,放古代叫“帮闲”,放现在呢?叫“经纪人”。 你别笑,真有点像。明星身边那些经纪人,不就是靠嘴巴和情商吃饭的? 他们帮艺人谈项目、控舆情、立人设,背后付出不少。 应伯爵虽然没这些流程,但他的功能是一样的——让西门庆体面、有面子、少烦心。 你看他那天是怎么进门的,就知道他懂事到什么程度。 翡翠轩里,西门庆还在吩咐下人准备菜,应伯爵已经站在门口,笑着说: “哥,昨天那鲥鱼,真是极品。我拿回去,先给我哥尝了尝,他说这鱼,值五两银子都买不到。” 这一顿夸,不仅夸了鱼,还夸了送鱼的人。 西门庆听得眉开眼笑,连说:“你喜欢就好。” 这场饭局,还没动筷子,气氛已经热得发烫。 可你别小看这种热闹。一个人有钱有势之后,最怕冷清。 西门庆身边,哪个不是奔着他的钱和权?应伯爵不同,他是奔着“哥”来的。 他不问你借钱,也不抢你资源,他只是陪你说说话,逗你笑笑,关键时候还能替你两肋插刀。 这种人,买不来,也学不来。 但很快事情就变了。 西门庆后来栽了,家道中落,应伯爵不再常来。 但坊间传说,有次西门庆家出事,一群人躲得比鬼还快。 只有应伯爵拎着酒和两只鸡,站在门口,说:“哥,咱喝一杯。” 那一刻,旁人都傻了。你说他会做人?不,是他真的拿你当哥。 这就是应伯爵的厉害。他知道怎么进,也知道怎么退。 他知道什么时候说话,也知道什么时候闭嘴。 他不是拍马屁的,是“给台阶”的。他不是奉承你,是在“捧场子”。 说白了,他不是在混饭吃,是在混存在感。 你以为他没本事?其实他最拿得出手的,就是“看人下菜”的本事。 这种人,放在今天,是你身边最能搞定客户的业务员,是明星最信得过的经纪人,是大厂老板最依赖的助理。 他们没有技术、没有资本,靠的是情绪劳动和人情世故。 他们是职场里最不被重视的一群人,但却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类人。 别小看“帮闲”这两个字,它撑起了无数人的生计,也成就了无数人的权势。 应伯爵是个活得通透的人。他知道自己没本事翻身做主人,就踏踏实实当个好“陪衬”。 他不争、不抢、不惹事,却总能在关键时刻,把自己放在最合适的位置。 这不是没骨气,是会做人。 到了今天,我们可能不再叫他们“应伯爵”,但他们依然在—— 在办公室、在片场、在饭局上、在社交媒体背后。 他们是这个社会最会“活”的人,一张嘴,混出了一个世界。 所以说,西门庆喜欢他,不是因为他穷得有趣,而是因为他“懂得分寸”。 在那个一言不合就翻脸的江湖里,有一个人,总能让你体面地笑、安心地说话、风光地出场。 你说,这样的人,谁不想多一个?
现在是人情薄如纸!我表弟4号办的婚礼,酒店摆了20桌,每桌1888的标准。结
【467评论】【161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