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颖莎无缘女单冠军! 不得不说王曼玉今天新战术确实奏效,反手发球让孙颖莎很不适应,不过允许对手进步,有新东西出来还在全运会之前,挺好,相信孙颖莎也能很好的解题。 谁没见过孙颖莎输球后的样子?不是垂头丧气攥着球拍发呆,而是赛后第一时间拉着教练邱贻可蹲在球台边,手里捏着皱巴巴的战术笔记,一笔一画记下“反手侧旋接发球节奏偏慢”“第三拍衔接漏了正手小三角”——那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字迹,早被汗水浸得发皱,边角都卷了边,还是她从东京奥运周期用到现在的老伙计。 没人比她更清楚“解题”这俩字有多难,可她从来没怕过。去年WTT新加坡大满贯,她被陈梦的正手快带打得没脾气,半决赛输了之后,愣是拉着陪练从下午练到场馆关灯,专门练“接快带后立刻反拉”的衔接,练到手腕都抬不起来,贴了肌效贴才肯停。结果三个月后的布达佩斯赛,她直接用这套新练的技术回敬了陈梦,决赛里把正手快带的得分率压到了38%,那场赢了之后,她抱着球拍笑,眼里还闪着光。 这次王曼昱的反手发球确实打了她个措手不及,首局10-12输的时候,她摸了摸球拍柄上的防滑胶——那是她的小习惯,紧张的时候就会蹭两下,以前打伊藤美诚的时候也这样。但你看她后面几局的调整,第三局开始刻意加快接发球节奏,哪怕前两拍没找到手感,也硬顶着用反手拧拉抢攻,虽然偶尔会失误,可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没丢。到了第五局,她甚至试着用正手摆短破王曼昱的发球,虽然没完全成功,可明眼人都看出来,她已经在找破局的口子了。 有人说她“这次没顶住”,可忘了她这半年有多拼。为了兼顾单打和混双,她每天要多练2小时混双衔接,有时候上午跟王楚钦练完混双,下午立刻转单打,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。上次全锦赛打完,她发烧到38度,还是撑着去练接发球,邱贻可劝她歇会儿,她却说“万一对手这会儿在练新东西呢”——这份清醒,哪是“靠天赋”就能概括的? 其实孙颖莎的“解题”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。从里约周期当陪练时被主力打得哭鼻子,到东京奥运拿女单亚军,再到现在能跟王曼昱、陈梦形成“三驾马车”的竞争,她每次输球都是在给自己攒经验。这次王曼昱的新战术,更像给她出了道新考题,以她的性子,回去肯定会把王曼昱的发球录像反复看,连发球时的抛球高度、手腕动作都不会放过。 毕竟她从来不是“只会赢球”的天才,而是“输了也能爬起来”的战士。笔记本上那些没解开的难题,早晚会被她一笔一划划掉,变成下次赢球的底气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孙颖莎无缘女单冠军! 不得不说王曼玉今天新战术确实奏效,反手发球让孙颖莎很不适应
英明果断雪梨
2025-10-06 00:36:04
0
阅读: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