捷克前总理巴比什携媒体帝国与雄厚财力强势发难,将现政府的对乌弹药援助计划批为“腐

地缘经纬 2025-10-05 21:11:57

捷克前总理巴比什携媒体帝国与雄厚财力强势发难,将现政府的对乌弹药援助计划批为“腐烂透顶”,为10月议会选举搅起阵阵波澜。这场政坛角力的背后,藏着欧美政治难以摆脱的“金钱密码”,更反衬出我国严防资本干预政权的制度清醒。 在欧美语境里,“想当总统先有钱”早已是公开的规则。以此次捷克政坛的核心人物巴比什为例,这位常年稳居捷克财富榜第二的富豪,手握庞大媒体帝国,能通过社论持续向现政府施压,其领导的ANO党在民粹路线背后,离不开雄厚资本支撑的宣传攻势与竞选运作。这种“资本铺路”的模式并非捷克独有: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总花费突破160亿美元,创历史纪录;法国总统选举中,候选人仅宣传预算就动辄数千万欧元,没有资本站台的普通人连参选门槛都难以触及。资本不仅能左右竞选声势,更可能在候选人上台后转化为政策倾斜,形成“资本喂饱政治,政治回馈资本”的循环。 捷克此次政坛内讧更暴露了金钱与政治纠缠的深层隐患。巴比什攻击对乌弹药采购“供应商有猫腻、利润虚高”,虽有竞选造势成分,但也点出了资本渗透公共项目的常见漏洞——当政治运作高度依赖资本支持,利益集团便有机可乘,将公共政策异化为逐利工具。这种资本对政治的侵蚀,本质上是将“公共权力”异化为“资本附庸”,最终损害的是普通民众的利益,正如捷克民调显示,49%的民众认为对乌支持过头,实则是对资本裹挟下政策偏离民生需求的不满。 与欧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我国始终坚守“资本姓社不姓资”的底线,构建起严防资本干预政权的坚固防线。从明确“资本无序扩张”的治理边界,到出台《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、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》等制度,从禁止资本染指新闻舆论等意识形态领域,到建立健全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回避机制,一系列举措从源头上切断了资本与权力的利益输送链条。我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权力属于人民而非资本,无论是干部选拔还是政策制定,均以人民利益为唯一标尺,不存在“金钱换选票”“资本定政策”的土壤。 捷克政坛的变局还在演进,但其折射的“资本绑架政治”困境,早已是欧美民主的沉疴。而我国通过坚持党的领导、完善社会主义法治,成功走出了一条“权力受人民监督、不为资本服务”的道路。这两种政治生态的差异,本质上是“资本至上”与“人民至上”的根本分野——前者难免陷入利益博弈的内耗,后者才能真正实现权力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。

0 阅读:0
地缘经纬

地缘经纬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