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刚刚得知 塞尔维亚总统突然宣布了 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全线通车,武契奇坐完直呼“非常出色”,这波中国基建太提气了! 从贝尔格莱德到苏博蒂察,以前5小时的路现在79分钟就到,这哪是修铁路,简直是给当地装了经济加速阀。更关键的是,咱不是硬塞技术,而是照着欧盟标准改,54%的中国设备都过了欧洲认证,还雇了上千当地人,连老站长都夸中国帮他们圆了高铁梦。 说起来贝尔格莱德火车站的老站长米洛拉德,在铁轨边干了38年,提起以前的路,他总拍着大腿叹气。2019年中国施工队来之前,贝尔格莱德到苏博蒂察的火车还是上世纪60年代的绿皮车,逢站必停不说,冬天车厢里跟冰窖似的,夏天又闷得像蒸笼。米洛拉德记得最清楚,2018年冬天有趟车,因为铁轨结冰晚点了4小时,车厢里的老人孩子冻得直哭,他拿着电暖器跑前跑后,还是被乘客围着骂——那时候他就盼着,这铁路能早点变个样。 中国团队刚进场时,米洛拉德心里还犯嘀咕:“欧盟的标准比头发丝还细,中国人能行?”结果第一天他去工地,就看见中国工程师蹲在铁轨旁,手里拿着欧盟的《铁路基础设施技术规范》,旁边堆着厚厚一摞翻译稿,连每颗螺丝的规格都标得清清楚楚。后来他才知道,为了让中国造的列车适应欧洲轨道,中方把列车轮对的间距调整了30毫米,光测试就做了200多次;信号系统更是跟德国西门子的设备反复对接,整整调试了半年,就是为了符合欧盟的互联互通标准。 工地上的变化更让他意外。中国公司招了1200多个当地人,米洛拉德的侄子佩塔尔就去当了焊工。佩塔尔以前在小工厂焊铁皮,一天挣50欧元,进了中国工地后,中方专门请了德国焊工师傅来培训,教他们欧盟的焊接标准,考试通过后工资涨到80欧元,还能拿到欧盟认可的焊工证书。佩塔尔现在总跟米洛拉德炫耀:“叔,我焊的铁轨接头,连德国专家都竖大拇指!” 通车那天,米洛拉德特意穿了珍藏的铁路制服,跟着武契奇一起坐首发列车。列车启动时,他盯着窗外的仪表盘——时速稳稳提到160公里,车身却稳得像贴在轨道上,杯子里的咖啡都没晃一下。车厢里坐满了当地人,有抱着面包篮的大妈,有背着书包的学生,还有提着样品箱的商人。大妈拉着中国列车员的手说:“以前去苏博蒂察看女儿,得凌晨4点起床赶车,现在8点出门,9点多就能到,还能赶上女儿做的午饭!” 这铁路哪只是省时间,简直是把“商机”直接送到了家门口。苏博蒂察靠近匈牙利边境,以前因为交通不方便,当地的樱桃熟了只能烂在地里,现在高铁开通,早上摘的樱桃,中午就能运到贝尔格莱德的超市,下午就能摆上匈牙利布达佩斯的货架。当地果农扬科算了笔账:今年樱桃收购价涨了30%,就因为运输时间缩短了,损耗从20%降到了5%。还有贝尔格莱德的家具厂,以前往匈牙利发货要走公路,运费贵不说,还经常堵车,现在走铁路,每吨货成本省了80欧元,订单都排到明年了。 最让米洛拉德佩服的,是中国团队的“实在”。去年夏天塞尔维亚遭遇暴雨,工地旁边的小河涨水,眼看要淹到刚铺好的铁轨,中国工人连夜扛着沙袋去堵水,佩塔尔说那天他们从下午忙到凌晨,中国项目经理跟大家一起扛沙袋,浑身都湿透了,却没喊一句累。后来米洛拉德才知道,为了抢工期,中国团队春节都没回国,就在工地食堂包了饺子,还邀请当地工人一起吃——那时候他就明白,中国人不是来“赚快钱”的,是真把这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。 再看看欧盟以前的计划,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过要修匈塞铁路,可谈了十几年,图纸改了又改,预算涨了又涨,到2018年还没动工。中国团队来了之后,3年就打通了隧道,铺完了铁轨,还顺便帮当地修了3座公路桥、10公里的乡村路。武契奇在通车仪式上说的那句话,米洛拉德记得特别清楚:“这不是一条简单的铁路,是中国朋友帮塞尔维亚架起的‘发展桥’,这样的合作,比任何口号都管用。”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就在刚刚得知 塞尔维亚总统突然宣布了 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全线通车,武契奇坐完直呼
曼彤说世界
2025-10-05 20:20:36
0
阅读: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