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湘潭发生的感人一幕:52岁的父亲因病去世,临终前将16岁的智力障碍儿子托付给

逐梦行者孙 2025-10-05 19:05:10

湖南湘潭发生的感人一幕:52岁的父亲因病去世,临终前将16岁的智力障碍儿子托付给自己的挚友杨先生,看到小熊(化名),杨先生当即说出了对父亲的承诺:“只要我有一口饭吃,就不会让他饿着!” 杨先生和妻子本就有个正在上学的女儿,家里日子过得不算宽裕,多了小熊这么个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,肩上的担子一下重了不少。刚把小熊接回家那会儿,可真是让夫妻俩犯了难。这孩子眼神怯生生的,不管谁跟他说话,都只是低着头抠手指,连一声“叔叔”“阿姨”都不会叫。吃饭的时候也不懂规矩,要么捧着碗蹲在墙角,要么就把饭菜洒得满桌子都是。杨先生的妻子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,她知道这孩子不是不懂事,是没人教过他这些。 从那以后,夫妻俩就把小熊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。每天早上,杨先生妻子都会耐心地教小熊穿衣服、系扣子,一遍不行就两遍,两遍不行就三遍,直到小熊能自己慢慢摸索着穿好。吃饭的时候,她会拿着勺子,一点点教小熊怎么用,告诉他人要坐在桌子旁吃饭才礼貌。一开始小熊很抗拒,总是把勺子扔在地上,可夫妻俩从来没发过脾气,捡起来擦干净,继续教。 杨先生白天要出去打工挣钱,晚上回来再累,也会陪着小熊说话。他知道小熊沟通困难,就从最简单的词语教起。指着自己说“叔叔”,指着妻子说“阿姨”,指着女儿说“姐姐”。刚开始小熊只是呆呆地看着,没有任何反应,杨先生就天天重复,从不间断。有一天晚上,杨先生像往常一样教小熊说“叔叔”,没想到小熊嘴里竟然含糊地蹦出了“叔...叔”两个字。那一刻,杨先生激动得眼眶都红了,赶紧把妻子叫过来,让小熊再喊一遍。妻子听到后,高兴得直抹眼泪,觉得这么久的付出总算有了回报。 除了教小熊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简单的沟通,夫妻俩还经常带着小熊出门散步,让他多接触外面的世界。一开始,小熊看到陌生人就躲在杨先生身后,不敢露头。邻居们看到这个情况,也都很理解,每次碰到小熊,都会主动笑着跟他打招呼。时间长了,在杨先生夫妇的鼓励下,小熊也慢慢敢跟邻居们点头示意了。后来,他甚至能主动对着熟悉的邻居,说出“爷爷好”“奶奶好”这样的话。邻居们都说,小熊能有这么大的变化,全靠杨先生夫妻俩的悉心照顾。 有人问过杨先生,当初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答应照顾小熊,毕竟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很可能会拖累自己的家庭。杨先生只是笑着说,他和小熊的父亲是多年的挚友,朋友临终前的托付,他不能不管。而且小熊那么可怜,失去了父亲,自己要是再不管他,这孩子就真的无依无靠了。再说,既然答应了朋友,就要说到做到,这是做人的本分。 在我看来,杨先生夫妻俩的行为真的让人十分敬佩。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诠释了什么是“一诺千金”,什么是人间大爱。照顾一个智力障碍的孩子,需要付出比照顾普通孩子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,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,反而把小熊照顾得无微不至,让小熊感受到了家的温暖。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,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。如果换成是我们,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,是否能像杨先生夫妻俩一样,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,并且坚守自己的承诺呢?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
0 阅读:0
逐梦行者孙

逐梦行者孙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