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3年八路军排长进城侦察敌情,不料却被汉奸认出,逃亡路上遇到日军在摆宴,他暗

轩叔观察 2025-10-05 15:25:51

1943年八路军排长进城侦察敌情,不料却被汉奸认出,逃亡路上遇到日军在摆宴,他暗道:“正好肚子饿了,去吃一顿吧!”[无辜笑] 当时山东莒县石井镇的集市比往日更加热闹,就在这天上午,日军刚完成了对周边三个村庄的“扫荡”,烧毁房屋47间,抓走青壮年23人,八路军莒中独立营急需搞清楚敌人的下一步部署,便衣排排长孟庆友接到命令,潜入石井镇,想办法接近日军军官,获取他们的作战计划。 孟庆友和战士小刘换上打补丁的粗布衣裳,挑着空箩筐混进了镇子,刚走到南门,就看见五六十个人围着墙上的告示指指点点,孟庆友凑近一看,白纸黑字写着汉奸朱信斋的悬赏令,活捉孟庆友赏大洋一千二百块,提供线索者赏三百块。 他压低草帽檐转身就走,没想到正撞上迎面而来的伪军侯连长,两人四目相对的瞬间,侯连长眼睛瞪圆了,抬手就掏枪朝天开了一枪,扯着嗓子喊:“抓八路!孟庆友在这儿!”集市上的菜贩、挑夫四散奔逃,鸡飞狗跳。 孟庆友拉着小刘往巷子深处冲,拐了三个弯钻进路边的茅厕,两人从腰间掏出早就藏好的伪军中尉军服,三下五除二换上,还把军帽压得低低的,刚整理好风纪扣,外面就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和日语口令。 他们若无其事地推门出来,正好碰上一队十来个日伪军从巷口经过,领头的伪军小队长正催促着:“快走快走,小野太君的宴会马上开始了,迟到了要挨骂的。”孟庆友打了个手势,和小刘自然地跟在队伍后面,就这样混进了日军设在镇公所的宴会厅。 宴会厅里摆了七八张方桌,日伪军官们已经陆续就座,孟庆友挑了个靠门的位置坐下,端起酒杯装模作样地和旁边的伪军攀谈,他一边应付着,一边竖起耳朵听主桌上的日军军官小野在说什么。 小野端着酒杯站起来,用生硬的中国话说:“诸君,明天开始,我们要对莒南山区发动新的扫荡,重点是大炉村、石龙崮一带,各位回去后立即集结队伍...”话还没说完,小野突然盯着孟庆友看了几秒,用日语问旁边的翻译:“那个人是谁?我怎么没见过?” 孟庆友感觉到危险,立刻放下酒杯站起身,冲周围人拱拱手:“各位慢用,我去趟厕所。”说完也不等回应,径直往后院走,他在茅厕里找到一个粪桶,把随身携带的手榴弹拉开保险塞进桶底,用细绳连着门栓,布置完这个简易诡雷,他和小刘翻墙跳进了隔壁的民宅。 刚落地不到两分钟,身后就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,紧接着是日伪军的惨叫和混乱的喊叫声,趁着这个空当,两人穿过三条胡同,钻进了武工队事先安排的地下联络点一家棺材铺的地窖。 地窖里黑漆漆的,只能听见外面街上乱成一团,皮靴踩在石板路上的声音来来回回,日本兵的吆喝声持续了整整四个多小时,一直到傍晚时分,街上才渐渐安静下来。 天黑后孟庆友和小刘从地窖出来,换回农民装扮准备撤离,走到镇东三里地的时候,又碰上了侯连长带着七个伪军在路口查岗,这次没法躲了,侯连长举着火把照着他们的脸,得意地笑:“这回看你往哪儿跑!” 孟庆友趁着火光晃眼的瞬间,右手闪电般掏出藏在腰间的盒子炮,枪口直接顶在侯连长脑门上:“别动,动一下就开枪。”小刘也同时拔出手枪控制住另外两个伪军,剩下五个伪军看到长官被制住,又见对方下手这么快,一个个举起手里的步枪投降了。 就这样孟庆友不仅带回了日军即将扫荡莒南山区的重要情报,还顺带俘虏了八个伪军,缴获三八式步枪七支、盒子炮两把,根据他带回的消息,莒中独立营提前在大炉村设伏,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,毙伤日伪军四十多人。 1944年春天,孟庆友因为这次和其他几次出色的侦察行动,被山东军区授予“战斗英雄”称号,1950年后他转业到地方,在化工系统工作了三十多年,直到1985年退休。 这些发生在敌后战场的真实经历,没有电影里那么多慷慨激昂的台词,也没有什么传奇色彩,当年那些深入虎穴的侦察员,靠的是对地形的熟悉、对敌情的精准判断,还有关键时刻的果断决策,每一次化装潜入都可能再也回不来,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冒险,为前线部队争取到了宝贵的情报和战机。 网友们敬佩不已: “这心理素质真是绝了!在敌人窝里吃饭,还得装得像回家一样,给我估计腿都软了,果然英雄不是一般人能当的。”   “看得我大气不敢出,太刺激了!尤其是厕所里放手榴弹那一段,简直就是现实版的谍战大片,比电视剧演的还厉害。”   “最逗的是最后还说‘刚吃了日本人的席,饱着呢’,哈哈哈,这乐观精神,活该他能成功完成任务!”   “那个侯连长真是又坏又蠢,第一次让人跑了,第二次自己送上门被俘虏,简直是伪军智商天花板(反向的)。”   “这才是我们应该多看看的真实历史故事,有勇有谋,比那些神剧真实多了!向真正的英雄致敬!”   您认为孟庆友这场惊险经历中,最关键的瞬间是哪里,是临危不乱混入宴席,还是急中生智设下诡雷成功脱身?   官方信源:中国共产党新闻网

0 阅读:0
轩叔观察

轩叔观察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