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1年日军包围渊子崖村,准备大开杀戒,但村里的312名村民却不甘坐以待毙,而

轩叔观察 2025-10-05 14:26:17

1941年日军包围渊子崖村,准备大开杀戒,但村里的312名村民却不甘坐以待毙,而是选择了联手,一起血战1000多名日军,打响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家园保卫战,最终121头鬼子被击杀![无辜笑] 渊子崖建在高崖上,三面环山,几年前村民为了防土匪修过围墙和壕沟,墙高4米多,壕沟深3米,没想到这些防御工事在这一天派上了用场。 黎明时分日军开始进攻,他们先用迫击炮轰击围墙,炸开几个缺口后发起冲锋,村民用土炮还击,虽然准头不好,但近距离杀伤力不小。 第一波进攻被打退后,日军改变战术,分四路同时进攻,村民在墙头用滚木和石头砸,有人专门烧开水,甚至把粪水烧开往下泼,这些土办法在混乱的近战中确实管用。 上午10点左右,日军指挥官被击毙,但攻击不但没停,反而更猛烈了,他们动用了毒气弹,黄绿色的毒烟笼罩了半个村子。 村民没有防毒面具,只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很多人在毒气中窒息倒下,但只要还能动,就继续守在墙头,有个叫王洪喜的农民,中毒后咳血不止,还坚持装填土炮直到牺牲。 妇女和老人负责运送石头、烧水、照顾伤员,70多岁的林大娘背着一筐石头爬上城墙,被炮弹炸伤后还在喊“别管我,守住墙”。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,日军发动过7次大规模冲锋,每次都被打退,到傍晚时分,敌人扔下121具尸体撤退了。 渊子崖村付出了147人牺牲的代价,村里三分之一的房屋被毁,但日军再也没敢回来。 这场战斗后来被称为“抗日第一村保卫战”,不是因为战果有多大,而是因为参战的都是普通农民,他们没受过军事训练,甚至很多人第一次见到枪炮,却能坚守一整天。 渊子崖的地理优势确实帮了大忙,但光有地势还不够,关键是村民之前就有配合,他们修围墙时就分过工,谁负责哪段墙,谁会做土炮,平时都清楚,这次临战,各人自然就位,没出现混乱。 今天回看这段历史,最大的启示可能不是“以少胜多”这样的概括,而是那些具体的选择,面对生死,每个人都可以逃跑,但他们选择留下,没有人强迫,没有人监督,就是觉得该这么做。 网友们敬佩不已: “我的天,1000多鬼子打300多村民,还用了毒气弹,这仗打得也太惨烈了!村民们真是拿命在填啊,看得我头皮发麻。”   “这才是真正的‘人民战争’,武器落后又怎样?有血性!菜刀粪叉照样教鬼子做人!看得人热血沸腾!”   “哭了,尤其是那个叫林马氏的妇女,死了丈夫,把孩子一托付,端起热油就上……这得是多大的恨和勇气。女人本弱,为母则刚,为护家则刚!”   “147条命换121个鬼子,代价太大了,但有时候就不能算经济账,打的就是一口气!不能让鬼子觉得我们好欺负!”   “历史不能忘啊!我们现在过得这么好,都是前辈用命换来的,得多给孩子们讲讲这些真实的故事,比啥抗日神剧有教育意义多了。”   “我是临沂人,自豪!小时候就听爷爷奶奶讲过这个故事,今天再看细节,依然震撼。向老家的英雄先烈致敬!”   这种在绝境中迸发出的、源自保护家园的原始血性和团结,在今天的社会里,你认为我们最应该用它来守护什么?  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

0 阅读:0
轩叔观察

轩叔观察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