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6年,袁隆平慌慌张张的回到家,看到妻子后,紧张地说:“情况可能很糟糕,你要

陈砚之 2025-10-04 18:47:38

1966年,袁隆平慌慌张张的回到家,看到妻子后,紧张地说:“情况可能很糟糕,你要做好分手的准备!”没想到妻子的一句话,让袁隆平感动到落泪! 袁隆平1930年出生在北京协和医院,林巧稚给他接生。那时候他还没名字,叫袁小孩,脚印印在档案上,家住西城旧刑部街。祖籍江西德安,爷爷袁盛鉴是举人,辛亥革命后去县政府当秘书长。家里算书香门第,父亲袁兴烈1905年生,南京东南大学毕业,早年在德安县当小学校长和督学。后来跟孙连仲做秘书,那位是抗战有名的将领。母亲华靖1902年生,镇江教会学校念书,英语棒,毕业去芜湖小学教书,正好遇上父亲,两人就这么走到一起。 小袁隆平从小跟妈学英语,坐那儿一字一顿念,窗外阳光洒进来。他上学后英语考高分,不用死记硬背,全靠妈打基础。1936年小学一年级,老师带队去园艺场,花儿开得五颜六色,他蹲下摸摸花瓣,泥土味儿直往鼻子里钻。从那时候起,他就对农活儿着了迷,总觉得田园生活美得像画。1949年高考志愿,爸妈劝学理工或医科,说那些出路宽。他偏不,填了西南农学院,爸妈叹气也没辙。他就是倔,认定了农学这条路。 1952年上大学那会儿,袁隆平头一遭进农民家,亲眼见他们弯腰干活,汗流浃背。这下他更铁了心,学农不是玩票,得真帮人解决问题。毕业后1953年分到湖南怀化安江农校教书,从重庆到那儿,路远山高。妈拿着地图指指点点,找到那个小点直摇头,心疼儿子吃苦。他安慰妈,提起小提琴拉两曲,说自己年轻扛得住。安江农校日子刚起步,他就遇上邓哲,她是他的学生,两人慢慢熟悉起来。 袁隆平和邓哲的相遇挺师生的味儿,她上课认真听讲,笔记记得密密麻麻。1964年他们结婚,他34岁,她26岁。婚前袁隆平大学时谈过一段恋爱,那姑娘是中学教师,热烈四年,可家里拦着,1960年春节他只好跟中南矿冶学院一位教师结了婚。那打击不小,让他伤心好一阵。分手后他才遇邓哲,两人从师生变夫妻,日子过得平实却踏实。邓哲支持他搞研究,从不抱怨农校条件差。 话说1966年,袁隆平听到学校风声不对,他背景复杂,怕出大麻烦。回家就对邓哲说,情况糟了,得准备分手。他想让她别跟着遭罪,她还年轻,前途亮堂。邓哲没慌,听完就回了一句,大不了一起当农民。这话直戳袁隆平心窝,他一下子就哭了,抱紧老婆孩子。从那以后,他下定决心,啥苦都咬牙顶住,继续钻研水稻。这段婚姻的转折,就在这一刻定下调子。邓哲这人,平时话不多,但关键时候稳如泰山。她知道袁隆平的倔脾气,也明白他为农学豁出去的心。结婚没多久,她就帮他整理资料,研磨墨汁,论文草稿堆满桌子。1966年2月那篇《水稻的雄性不孕性》就是两人合力写的,登在《科学通报》上。这不光是学术事儿,更是夫妻俩的默契。袁隆平后来回忆,这辈子最大幸福,就是邓哲在别人避之不及时,义无反顾跟他走。 婚后他们生了仨儿子,长子袁定安、次子袁定江、三子袁定阳。定安主要奶奶在重庆带大,从小跟着奶奶过,奶奶缝衣补裤,讲故事哄睡。定阳小时候外婆照顾,袁隆平偶尔回去,递糖果拍拍头。三儿子定江五岁那年,陪爸出差海南广西,火车晃荡着,父子俩靠窗看景,到地儿后一起巡视稻田,小手学爸拔草。这仨小子,全是男孩,袁隆平还调侃,说家里单一品种,得有个闺女才圆。 第三代来了俩孙女,长孙女袁有晴,生前老下雨,那天生下来天放晴,就这么取名。二孙女袁有清,2005年2月18日出生,赶上农历雨水节气,雨后空气清爽,爷爷一看历书,就定了名。他给孙女们取名,有晴有清,合起来就是太阳雨水,万物生长全靠这个。孙女们在院里玩,他弯腰捡玩具递过去,笑声满院子。这一家子,绕着稻田转,日子虽苦,却有股暖意。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,从安江农校起步,一步步推开大门。1970年代在海南野外找到野生稻,他涉水采样本,带回实验室反复测。推广开来,全国田里农民插秧,他去指导,卷袖示范育秧法。邓哲总在后头操持家务,让他专心干活。这对夫妇,半个世纪相伴,她叫他袁先生,他回她哲,一声一辈子。袁隆平说,种子长大需要阳光雨水,他们的婚姻也一样。 袁隆平被叫当代神农,不是白叫的。他让亿万人吃饱饭,从不居功,接地气得像邻家大爷。邓哲低调,陪他走南闯北,从农校小院到国际舞台。2018年他们一起拿未来科学大奖,88岁高龄还手牵手领奖。那一刻,台下掌声雷动,谁不羡慕这份伴侣情。袁隆平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湘雅医院走,91岁,窗外稻浪翻滚。他留下的不光是稻种,还有那份对家国的担当。

0 阅读:129

猜你喜欢

陈砚之

陈砚之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