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县医院的护士,刚上班20天还在试用期,有一天王副院长突然问我公安局的刘局长是我什么人,我当场就懵了,赶忙否认,我压根不认识公安局长呀。王副院长听完,脸上露出一丝疑惑,紧接着又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,“可能是我搞错了,你别往心里去。”可这看似平常的话语和动作,却让我心里直打鼓,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。 那天我值白班,刚在护士站核对完输液卡,手里还捏着支没盖笔帽的签字笔——笔杆上印着“县医院护理部”的字样,是我入职时带教老师陈姐给的。王副院长路过时,突然停在我身边,手指轻轻点了点我的胸牌:“小秦是吧?听人说你跟公安局的刘局长认识?”我手里的笔“啪嗒”一声掉在桌面上,墨水溅到了输液卡的边缘,我慌忙捡起来擦,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:“副院长,我……我家是邻县农村的,来这上班前都没去过公安局,真不认识刘局长。”他皱了下眉,又很快舒展开,拍我肩膀时手掌的温度很轻:“哦,那可能是我听岔了,你好好忙。” 可从那以后,奇怪的小事就没断过。第二天护士长安排工作,本来该我跟着陈姐去内科病房学习静脉穿刺,结果她突然改了口:“小秦,你今天先在护士站帮忙登记吧,内科那边患者多,别累着你。”我愣了愣——试用期护士最该学的就是实操,哪有怕累的道理?更让我不安的是,中午给3床李奶奶换吊瓶时,她家属悄悄拉着我问:“姑娘,你是不是认识刘局长呀?我家老头想做个CT,能不能帮着催催?”我反复解释不认识,可对方眼里的怀疑像根小刺,扎得我心里发慌。 晚上回家,我把入职以来的工作笔记摊在桌上,本子里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:“静脉穿刺要先选粗直血管,进针角度15-30度”“李奶奶有糖尿病,输液时不能加葡萄糖”“4床小朋友怕针,下次带个小熊玩具哄他”。这些都是陈姐教我的,她总说:“咱们当护士的,靠的是手里的技术和心里的细心,旁的都没用。”我摸着笔记上被我画重点的痕迹,突然想起陈姐昨天跟我说过,上个月有个辞职的护士也姓秦,叫秦璐,她表哥就是刘局长——难道王副院长把我和她搞混了? 第二天一早,我揣着笔记找到陈姐,把心里的困惑一股脑说了出来。她听完“噗嗤”一声笑了,手里的碘伏棉签都晃了晃:“傻丫头,我还以为你早看出来了!王副院长上个月开会还问过秦璐的事,估计是记混了名字。”她拉着我走到护士站,指着墙上的员工公示栏:“你看,这就是秦璐,跟你一样扎马尾,胸牌照片都有点像。”我凑过去看,照片上的姑娘确实和我有几分相似,心里的石头一下子落了一半。 更巧的是,当天下午刘局长陪着老母亲来做体检,刚好分到我负责的诊室。王副院长也在,看见我忙前忙后帮老人量血压、填体检表,突然笑着说:“刘局,你看看,我前段时间还把小秦当成你家亲戚了,闹了个笑话!”刘局长愣了愣,随即也笑了:“我哪有这么能干的亲戚?这姑娘刚才帮我妈量血压,还特意把袖带调松了点,说老人皮肤嫩,想得真周到。”我站在旁边,脸又红了,不过这次是因为开心——原来误会的解开,就藏在我平时的细心照料里。 后来护士长还是让我跟着陈姐学穿刺,我第一次独立给患者扎针就成功了,患者笑着说:“小姑娘手稳,一点都不疼。”现在我还是每天记工作笔记,本子里又多了新的内容:“给老人扎针要多哄两句,紧张会让血管收缩”“配药时一定要三查七对,不能分心”。我终于明白,职场里的误会就像输液管里的小气泡,只要坦诚面对、用心做事,总会被慢慢排掉。而真正能站稳脚跟的,从来不是“认识谁”,而是“能做好什么”——这才是试用期里最珍贵的收获。 如果你刚入职遇到这种“被误会有背景”的事,除了找前辈请教,还会用什么小办法证明自己是靠实力做事呢?
我是县医院的护士,刚上班20天还在试用期,有一天王副院长突然问我公安局的刘局长是
用眼看世界
2025-10-04 14:19:30
0
阅读:1305
用户12xxx87
胡说八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