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,一生中两次辍学,初中数学考30分,高中没念完就另谋出路,而父亲钱学森却不闻不问随他去,但2023年6月3日钱永刚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,依旧说: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父亲。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被誉为“中国航天之父”、在美国官员口中“价值五个师”的钱学森,他的儿子钱永刚,成长履历简直就是一本“学渣”实录。 1955年,7岁的他跟着家人从洛杉矶回到中国,连中文都听不懂,更别提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了。在美国学的英制单位,到国内全成了鸡同鸭讲,数学课简直是天书。 结果就是,初中一次数学测验,他只考了30分。试卷拿回家,他根本不敢给父母看。这还不是谷底,他的人生里,还包括两次轰轰烈烈的辍学。 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,在2023年的一次采访中,却反复说,自己的父亲“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父亲”。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?钱学森这种看似“不管不问”的教育,究竟藏着什么秘密? 钱学森的教育理念里,有一个核心,就是把“试错的权利”还给孩子自己。他似乎在用行动说,走弯路不是问题,甚至是成长必须的一部分。 那张30分的数学卷子,终究还是被老师捅到了家长那。钱学森被请到学校,回来后却没有暴跳如雷。他只是平静地问儿子:“是真不会,还是没好好做?” 当得知儿子是概念没搞懂,他也没上手辅导,而是找来一本基础数学书,扔给儿子,说了一句:“自己看懂了,比什么都强。”他关心的不是分数,而是你有没有能力自己搞懂问题。 后来钱永刚两次辍学,一次是迷上了工厂里轰鸣的机器,另一次是痴迷于无线电技术。钱学森的态度还是那样,只说:“自己选的路,就要走下去。”他把选择权和责任感,一并交到了儿子手上。 最有意思的是,这套方法竟然真的管用。在工厂当学徒的钱永刚,因为看不懂图纸吃了亏,自己灰溜溜地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,主动回了学校。这种发自内心的“我要学”,比任何强迫都深刻。 在学业上,钱学森近乎“缺席”,但在精神上,他却从未离开。他的言传非常克制,可身教的力量却无比强大。 那段时间,钱学森正领着中国第一个导弹研发项目,每天早出晚归,忙得几乎见不到人影。钱永刚从父亲身上感受到的,不是具体的知识,而是一种沉默但坚定的力量。 信息来源: 人民日报《钱学森:一位科学家的家国情怀》 ;新华社《钱永刚:父亲钱学森的教育理念》 ;光明日报《钱永刚谈父亲钱学森的家风传承》
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,一生中两次辍学,初中数学考30分,高中没念完就另谋出路,而父
经略简料
2025-10-04 10:45:20
0
阅读:1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