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592米雪山下的争论:他们在生命禁区站岗17年,有人说感动,有人骂“没必要”

太空行动常某人 2025-10-01 17:09:30

5592米雪山下的争论:他们在生命禁区站岗17年,有人说感动,有人骂“没必要” “报告!国旗升至顶端!”5592哨所的战士扎西次仁刚喊完,就猛地咳嗽起来。零下25度的寒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,他的睫毛结了层白霜,可右手仍紧紧贴在裤缝上——这是全军海拔最高的驻兵点,含氧量不足内地40%,每一次呼吸都像在吞碎玻璃。 同一时间,网上却吵翻了天。有人刷着官兵们在东极列岛迎日出、在南沙礁盘扛台风的视频,哭着说“这才是真正的偶像”;也有人在评论区敲下冰冷的字:“都2025年了,有无人机和智能监控,何必让年轻人在苦地方遭罪?” 这话像颗石子砸进开水锅。很快,有人晒出北疆边防兵方鋆泽的故事:他守了17年边关,17个春节没回过家,女儿出生时只能通过视频看一眼,如今女儿都上初中了,却认不出穿军装的爸爸。可他说“现在有了红外预警系统,巡逻不用再冒雪走8小时,但界碑还得亲手擦,边境线还得用脚量”。 更扎心的是西藏兵普布次旦的经历。去年他在巡逻时遇到雪崩,为了护住背上的界桩,硬生生被埋了半个身子。获救后他第一句话是“界桩没歪”,可网上竟有人说“这是作秀,界桩歪了再立一个不就行了”。 斯姆哈纳哨所的战士们更委屈。他们在“西陲第一哨”送走每天最后一缕阳光,常年吃不上新鲜蔬菜,嘴唇裂得全是口子,却要面对“为什么不换个舒服点的地方站岗”的质疑。可当他们晒出自己种的高原大棚蔬菜,晒出用废旧零件做的健身器材,评论区又涌来一片“破防了”。 有人说,边防官兵是在用青春筑长城;也有人觉得,时代变了,该用更科学的方式守边。可当你看着华阳礁的官兵在惊涛骇浪中加固礁盘,看着北极哨所的战士在雪地里写下“祖国万岁”,你会明白:智能设备能监控边境,却监控不了军人对祖国的那腔热血;无人机能巡查防线,却代替不了界碑前那抹挺拔的身影。 你怎么看这场争论?是觉得边防官兵的坚守无可替代,还是认为可以用科技减少人力损耗?需要我整理更多不同哨所的真实生活细节,让这些坚守变得更具体可感吗?

0 阅读:0
太空行动常某人

太空行动常某人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