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军城以北,俄军在此前一天占领多罗日内(多罗日涅)之后,又重新占领了新沙霍沃(新沙霍韦),再次打破了乌军消除俄军突出部的谎言。而乌军最近两天接连丢失两个村,说明其进攻能量耗光了。俄军在这一带的战术就是防守反击,乌军不行了,于是就轮到俄军发力了。 这事儿根本不是偶然。乌军之前为了啃下库切里夫亚尔突出部,简直是押上了家底。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把第12亚速独立突击旅这种精锐都投了进去,还从苏梅州调来了第93旅和第253独立突击营当助攻。 他们的算盘打得很精,想从新沙霍沃向北、弗拉基米夫卡向南双向夹击,把突出部根部撕开缺口,彻底切断俄军第132旅和后方第51集团军的联系。最疯狂的时候,突出部根部被压到只剩不到三公里宽,俄军一度陷入被动。 可现在再看,那股猛劲早就没了。乌军最近两天接连丢了两个村子,这种颓势藏都藏不住。这背后是实打实的实力耗竭,美国那边断供弹药的影响已经显现,那些靠西方援助撑起来的先进武器,没了弹药跟废铁没区别。 德国军事专家早有预判,乌军的西方武器库存撑不过夏末。为了填前线的坑,乌军甚至把没受过训练的应征兵往“绞肉机”里送,这些人拿上苏联时期的老步枪就得上战场,根本顶不住硬仗。 俄军显然摸透了对手的底细。他们在这一带的战术就是典型的防守反击,先熬到对手力竭,再稳稳出手。之前乌军猛攻时,俄军第51集团军立刻调空天军支援,用空袭死死拦住两路乌军的会师企图,保住了补给线。 等到乌军攻势疲软,俄军的动作立刻快了起来。他们放弃了笨重的步坦协同,改成十几人的小分队,在无人机掩护下骑摩托穿插,灵活得像泥鳅。这种打法专门针对乌军兵力不足的短板,让对手防不胜防。 新沙霍沃的反复争夺最能说明问题。几天前乌媒还在喊“第12亚速旅打赢了”,说控制了公路包围了俄军。可转头俄军就重新占领村子,用实际行动戳破了牛皮。俄军方说得直白,所谓“被围俄军”最多百来人,而且只是暂时受困。 这背后是俄军火力体系的碾压。红军城方向的战斗里,俄军根本不跟乌军拼人命,先用无人机摸清情况,再召唤空天军扔精确制导炸弹。遇到乌军固守的高楼和煤矿设施,直接上温压弹或集束弹药清理,一点不拖沓。 乌军这边早就扛不住了。表面上伤亡数字不算夸张,但大量士兵开始“失踪”,家属根本联系不上人。这种隐性减员比公开战损更致命,直接抽干了部队的战斗力。 欧媒的第三方报道也印证了这点。红军城北部侧翼,乌军原本想切断多布罗皮利亚突出部,现在反倒被俄军推着打。俄军的机动突击小组和侦察小组已经在西部、西南部活动,明显在准备下一轮推进。 这战局其实是整个俄乌冲突的缩影。前两年乌军靠西方援助还能发起反攻,现在弹药跟不上,人员耗不起,攻守彻底倒转。俄军靠着翻了十倍的国防工业产能,硬生生熬出了优势。 乌军高层还在嘴硬说“削弱了对手进攻势头”,但自家分析人士都坦言,顿涅茨克、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防线“正在迅速崩溃”。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,藏不住底气不足的真相。 俄军这波发力时机掐得极准。他们等的就是乌军弹药见底、士气下滑的这一刻,之前的防守不过是在蓄力。现在乌军进攻能量耗光,轮到俄军掌握主动权,每一步推进都稳扎稳打。 新沙霍沃和多罗日内的易手,不光是两个村子的得失。这两处据点卡住了红军城以北的交通线,俄军站稳脚跟后,就能进一步压缩乌军的活动空间,甚至威胁到周边防线的完整性。 乌军想再组织反扑已经很难了。他们手里的精锐打一场少一场,补充的新兵又顶不上来,西方援助的“输血”速度远远赶不上前线的“失血”速度。这种情况下,丢失据点只是开始,后续恐怕还有更棘手的局面。 反观俄军,现在打得越来越从容。他们用防守反击磨掉乌军的锐气,用火力优势弥补推进速度,一步步把战场主动权攥在手里。红军城以北的这波操作,就是这套战术的完美演示。 官方信源:澎湃新闻《图说|俄乌冲突三周年:攻防交织下的僵局与突破》
红军城以北,俄军在此前一天占领多罗日内(多罗日涅)之后,又重新占领了新沙霍沃(新
史鉴奇谈
2025-10-01 12:00:45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