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象,每次中国战机伴飞,既不是歼16、也不是歼20、更不是歼35,总是用歼11伴飞或拦截他们! 最开始,美国人是真没当回事。他们觉得中国可能是临时调不出歼 20、歼 16 这些先进战机,才用歼 11 凑合一下,毕竟这机型都服役二十多年了。 可随着次数越来越多,美军飞行员们渐渐发现不对劲了 —— 不管他们的侦察机飞南海还是东海,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,拦在前面的几乎全是歼 11。换句话说,歼 11 简直成了中国空军的 “官方伴飞机”,这就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了。 关键是,这歼 11 还真不是随便飞飞的状态。2023 年 5 月的南海上空,美军一架 RC-135 战略侦察机刚进入敏感空域,两架歼 11B 就直接贴着海面冲了上来,速度一下飙到 2 马赫。 歼 11B 搭载的 1493 型雷达在 150 公里外就锁定了目标,最后一直逼近到 150 米的距离,这已经是实打实的贴脸警告了,RC-135 机组只能赶紧调转方向离开。 其实美国人不知道,中国空军选歼 11 当主力,首先就因为它的性能刚好贴合伴飞拦截的需求。歼 11B 的作战半径能达到 2875 公里,加挂副油箱后航程更是超过 3000 公里,在空中能持续待飞好几个小时,完全能跟上美军侦察机的长时间巡航节奏。 而且它的机动性能特别出色,最大能承受 9.2G 的过载,不管是快速逼近还是灵活转向,都能精准把控距离,既起到威慑作用又不会真的擦碰,这种 “分寸感” 对伴飞任务太重要了。 更重要的是成本账算得明白。美军侦察机每小时飞行成本要 2.7 万美元,而歼 11B 每小时只要 1.8 万美元,差了快一半。要知道中国空军年均要执行 500 多次高强度拦截任务,要是每次都派歼 20,那成本就太高了 —— 歼 20 每小时飞行成本得 17 万人民币,比歼 11B 贵了好几倍。 而且歼 11 的总产量超过 400 架,规模摆在这儿,南海、东海的热点空域每天都能保持 6 架歼 11 随时待命,24 小时内不管哪儿有情况都能快速响应,这种部署密度是先进战机暂时比不了的。 这里面还有战术上的考量。中国空军有套 “空天一体” 的规划,歼 11 就承担着 “前哨” 的角色,只要它出面基本就能解决问题,根本用不着歼 20、歼 16 出手。 2023 年 7 月加拿大 CP-140 侦察机在东海挑衅时,歼 11BSH 先是在 274 米处亮出霹雳 - 12 导弹,随后又发射 8 枚红外干扰弹,一套组合拳下来,对方立马就掉头了。 更绝的是同年 10 月的夜间拦截,一架 B-52H 轰炸机想趁黑抵近南海,歼 11BSH 飞行员在低能见度下以 3 米的极限距离伴飞,还突然发射照明弹照亮对方座舱,这种精准又有威慑力的操作,让美军事后都承认得重新评估风险。 而且用歼 11 还能藏住真正的底牌。歼 20 的隐身参数、雷达特征都是核心机密,要是频繁出动,很容易被美军侦察机捕捉到规律。 歼 11 刚好能当 “幌子”,它可以通过电子战吊舱模拟其他战机的雷达信号,2023 年 12 月就有一次,美军 RC-135 把歼 11B 当成了印度的苏 - 30MKI,直接搞错了侦察方向。 同时歼 11 每次伴飞还能收集美军机的雷达特征、机动模式,这些数据实时回传给后方,刚好能帮歼 20 优化战术,等于用歼 11 的频繁出动给先进战机 “打前站”。 所以说不是中国没有更好的飞机,而是歼 11 在伴飞拦截这件事上最合适。它性能够用、成本可控、部署方便,还能配合整体战术,简直是为这个任务量身定做的。 这种选择背后其实是中国空军的务实和智慧,不追求 “最先进”,只选 “最适用”。不知道大家觉得,歼 11 的伴飞任务还有哪些我们没注意到的优势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象,每次中国战机伴飞,既不是歼16、也不是歼2
往事趣谈纪录
2025-10-01 10:21:17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