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才是印度在藏南不敢吱声的原因,印媒揭露真相,新德里被印巴一战“怕了”。 印度在藏南的沉默,根子确实扎在当年印巴战争的旧伤里,那场仗把新德里的底气打没了,再遇上中国步步为营的主权宣示,自然硬不起来。 1971 年那仗,印度一开始算盘打得精,想东西两线同时动手,东边打垮东巴,西边再占点西巴的地盘,可没想到西巴战场直接成了它的噩梦。 当时印度在西线投了足足 30 万人马,比巴基斯坦的 25 万还多,结果打下来啥样?自己这边 6600 名士兵埋在了西巴的荒漠里,还有 529 人成了巴基斯坦的战俘,这些数字可不是瞎编的,战后印巴签署《西姆拉协定》交换战俘时,明明白白记着账呢。 空军更是丢人,头三天就被巴基斯坦空军揍下来 32 架飞机,自己才击落 7 架,后来只能躲着打些软目标,制空权想都别想。 就说西线那场巴萨塔尔战役吧,印度后来吹自己赢了,可那是打了场看似赢了实则亏到底的硬仗。为了保住通往克什米尔的公路,印度拼了命往那儿堆部队,3 个步兵师、2 个装甲旅全压上去,结果光坦克就被敲掉 13 辆,士兵死伤一片。 巴基斯坦那边虽说丢了些阵地,可把印度拖得筋疲力尽,压根没达到印度想要的牵制效果。更窝囊的是,印度费劲巴力占了西巴 5600 平方英里的土地,最后还得乖乖退回去,就占了 120 平方英里的小破地,纯属赔本赚吆喝。 这种赢了面子输了里子的仗,把印度军队的老底都露了馅 ,看着人多势众,真打硬战根本扛不住。 这场仗给印度留下的可不只是伤亡数字,更是刻在骨子里的怕。你想啊,当年印度连巴基斯坦都没彻底打服,还折了那么多兵将,怎么敢再跟中国叫板? 要知道中国当年虽说因为苏联压境、大雪封山没能直接支援巴基斯坦,可印度心里门儿清,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摆在那儿,真把中国惹急了,两面夹击它根本扛不住。 后来印度防长拉杰纳特・辛格都公开说,后悔 1971 年没趁机解决巴控克什米尔问题,这话听着是遗憾,其实就是承认当年实力不够,连眼前的克什米尔都没底气拿下,更别提在藏南跟中国掰手腕了。 而所谓的 “麦克马洪线” 本来就是英国殖民时期编的瞎话,英国撤退时签的《印度独立法案》里压根没提藏南归谁,是印度后来自己篡改宪法,把藏南塞进 “阿萨姆部落区”,还伪造档案说自己早就管辖这儿了。 1962 年中印战争印度已经输过一回,1971 年又在西巴碰了一鼻子灰,它心里比谁都清楚,中国可不是巴基斯坦,真要在藏南动真格的,它那点家底根本不够看。 这些年中国在藏南修公路、建哨所,一步步把主权落到实处,印度顶多在媒体上喊两句,真不敢有实际动作,就是怕重蹈 1971 年的覆辙 ,万一打起来,西线巴基斯坦再趁机找事儿,它就得腹背受敌。 当年西线战场的惨状,印度老兵回忆录里写得清清楚楚:冬天的荒漠里,伤员没人救,坦克被打瘫在路边,被俘的士兵回来后一辈子抬不起头。这种记忆太惨痛,让印度军方后来再提边境问题就犯怵。 前两年印度军方有人吹牛说能跟中巴 “两线作战”,中国外交部直接戳破,让他们 “看清历史潮流”,这话其实就是点印度 —— 别忘了 1971 年的教训,真打起来你扛不住。 现在再看印度在藏南的沉默,就一点不奇怪了。1971 年西线那 6600 条人命和 529 名战俘,早把它的嚣张气焰浇灭了;占了地又被迫退回的窝囊事,让它知道靠武力抢地盘根本不现实;再加上中国在藏南寸步不让的主权宣示,还有巴基斯坦这个 “后顾之忧”,它哪还有底气折腾? 说白了,不是印度不想在藏南搞事,是 1971 年那场仗把它打怕了,旧伤没好透,新的忌惮又上来,自然只能蔫了吧唧装哑巴。
这才是印度在藏南不敢吱声的原因,印媒揭露真相,新德里被印巴一战“怕了”。 印度
云景史实记
2025-10-01 02:11:20
0
阅读: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