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没被美国吊销签证,这件事本身是个假消息,但它的传播方式,比事件本身更值得琢磨。 我见过不少人转发这条“新闻”时,配文是“美国终于露出真面目了”,语气里带着一种久违的“终于有人敢说真话”的快感。 可事实上,美国连一个外国总统的签证都懒得动——不是他们不敢,是他们不能。 国家元首的签证不是普通护照,动了就是外交核弹,白宫不会为了一次演讲去引爆它。 佩特罗在联合国说加沙正在发生“种族灭绝”,美国听完了,皱了皱眉,发了句“我们不同意”,然后该开会开会,该吃饭吃饭。 这才是成熟外交该有的样子:不捧场,也不掀桌。 可为什么谣言能跑得比真相快? 因为人们更愿意相信“权力在打压异见”,而不是“权力在克制”。 我们习惯了把世界切成黑白两半:一边是压迫者,一边是反抗者。 当一个领导人敢对以色列说重话,我们就自动把他归入“英雄”阵营,哪怕他的话有失偏颇,哪怕他背后的国家也并非完美无瑕。 这种思维,不是在追求真相,是在寻找情绪的出口。 我去年在纽约地铁里,听见两个留学生争论巴以问题,一个说“美国就是帮凶”,另一个说“哈马斯是恐怖组织”,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。 后来他们不吵了,各自掏出手机,点开同一个谣言视频,一起骂了句“美国真虚伪”。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:他们不是在讨论政策,是在确认彼此属于同一个“被压迫者”的身份群体。 真相不需要你站队,只需要你停下来,查一查官网,看看BBC有没有报道。 但谣言不需要逻辑,它只需要你心里那点愤怒,刚好对得上它的节奏。 我们不是没能力分辨真假,只是有时候,我们更想相信一个能让我们感觉“自己没被蒙在鼓里”的故事。
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没被美国吊销签证,这件事本身是个假消息,但它的传播方式,比事件
生财引擎
2025-09-30 04:53:32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