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签证刚出 沈逸一句话就戳穿了我们的执念 我们如今搞K签证,专门引进外国青年科

七七爱天下 2025-09-30 02:37:19

K签证刚出 沈逸一句话就戳穿了我们的执念 我们如今搞K签证,专门引进外国青年科技人才,听着是挺洋气,可回头看看,身边有多少没留过学的狠人。 沈逸教授直言不讳地批评,有些人可能需要系统性克服一下“月亮总是外国圆”的想法,中国本土培养的人才不比外面的差。 国务院近日修订《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》,新增K类普通签证,将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。 这一签证专门面向全球青年科技人才,最长可获五年有效期,支持多次入境与长期停留。 官方解读称,K签证将促进国际科技交流,展示更加开放的中国形象。此举被视为中国“人才强国战略”的新步骤,目标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。 然而争议声随之而来。与现有签证不同,K签证不要求国内有聘用或邀请单位,申办流程非常简便。 当下中国青年就业压力已达到历史高位。每年超千万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,而优质岗位却增长缓慢。 K签证的争议,映射了中国社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复杂心态:我们渴望国际认可,却又害怕本土价值被稀释。 沈逸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。他举了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的案例,这位创业者英语不好,也没留过学,依然专注大模型研发,取得卓越成就。 更有马伟明院士这样国宝级的科学家,他没有出过国,国内大学照样培养出这样攻克电磁弹射技术的顶尖人才。 马院士还曾自信地表示:“电磁弹射领域美国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,可以来问我。” 这些案例印证了沈逸的判断——中国本土培养的人才,能力绝不逊于海外人才。 K签证被外媒视为“中国版H-1B”,可能吸引印度工程师与程序员。 移民专家分析称,中国K签证的主要吸引力在于不需要雇主担保,而这一直被认为是申请H-1B签证的最大障碍之一。 印度长期是美国H-1B签证的最大受益国,占去年获批签证的71%。 美国H-1B签证的教训已经警示我们,初衷良好的举措可能被钻空子。 印度公司曾通过将普通程序员包装成“高级工程师”,成批送往美国,这些员工愿意接受更低薪资,直接挤压了本土工程师的就业空间。 印度部分私立大学学历造假现象严重。若不建立严格的国际学历认证机制,K签证可能沦为“花钱买文凭+轻松拿签证”的套利工具。 有消息称相关部门正联合国际高校建立学历核验通道,重点核查STEM专业课程匹配度。 政策应提高门槛,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,而非大规模接收一般技术人员。 我们既不能闭门造车,也不可盲目引进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
0 阅读:0
七七爱天下

七七爱天下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