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不会在一百年内变成一个国家,但人类正在不知不觉中,活进同一个系统里。 你刷的短视频、用的手机支付、关心的气候议题,早就不受国界限制。 联合国的气候协议、全球最低企业税率、多国联合研发的疫苗机制,这些不是口号,是每天都在运行的规则。 国家还在,但它们的边界,正被数字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一点点磨薄。 我去年帮一家欧洲初创公司做远程协作,团队里有印度的程序员、巴西的设计师、加拿大的产品经理,还有在上海的运营。 我们没有公司总部,只有云端的共享文档和一个时区协调表。 没人问彼此的护照颜色,只关心代码能不能跑通、方案能不能落地。 这种“无国籍工作状态”,正在千万个角落发生。 更有趣的是,当极端天气、网络攻击、AI失控这些威胁出现时,没人能独善其身。 哪怕中美在打贸易战,也得坐下来谈AI监管;哪怕俄乌冲突持续,全球粮价波动照样影响非洲农民的收成。 危机让国家意识到:有些事,单打独斗会死,合作才有活路。 这不是理想主义,是生存压力逼出来的共识。 年轻人不再只认同自己是“中国人”或“美国人”,他们更愿意说“我是碳中和世代”“我是数字原住民”。 这种身份的迁移,比任何条约都更深刻。 未来一百年,我们不会看到地球升起一面新国旗,但你会看到:无论你在开罗、东京还是里约,你交的税、你用的APP、你孩子学的环保课,都在遵循几乎相同的逻辑。 国家还在,但它们的底层操作系统,已经悄悄升级了。 这不是统一,是共存的智慧——在差异中,找到不崩溃的共处方式。
世界不会在一百年内变成一个国家,但人类正在不知不觉中,活进同一个系统里。 你刷的
生财引擎
2025-09-30 00:53:27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