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健林被限高,不是他个人欠钱跑路,而是他名下一家项目公司没付清供应商的工程款。

寒鸦栖复惊 2025-09-29 17:53:27

王健林被限高,不是他个人欠钱跑路,而是他名下一家项目公司没付清供应商的工程款。 法院按规矩把法定代表人限制了高消费——这在企业里很常见,但公众一看到“王健林”三个字,立马脑补出一部商战剧。 其实他本人没动过那笔钱,也没挥霍过,只是法律上,法人得为公司行为兜底。 这事儿背后,是万达三年卖了三百多亿资产的真相。 不是突然崩盘,而是一场有计划的“瘦身”。 从广州地块到南京广场,从酒店到酒店管理权,能卖的都卖了,换来的不是还债,是转型的弹药。 他们不再靠买地盖楼赚钱,改做“管楼收租”——把万达品牌租给别人用,自己拿管理费。 听起来像麦当劳 franchising,但在中国商业地产里,这是头一回有人真这么干。 2024年春天,万达商管悄悄重启港股IPO,没吵没闹,但背后有中建、平安这些央企巨头在排队合作。 国家发改委也没拦着,反而点头说“这模式值得试”。 为什么? 因为现在没人敢接烂尾楼了,但愿意接手“有品牌、有管理能力”的成熟项目。 万达手里有一亿平方米的商业体在运营,收入还在涨,现金流慢慢回血。 限高是程序,不是判决;卖资产是策略,不是绝望。 很多人还在看热搜吃瓜,说“万达完了”,可真正懂行的人早就开始研究他们新上线的智慧商场系统了。 企业不是明星,不会因为一次被限高就塌房,也不会因为一次IPO就翻身。 它是在沉默中换血,而我们,还在用十年前的标签,给一个正在转型的巨人贴标签。

0 阅读:0
寒鸦栖复惊

寒鸦栖复惊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