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第二次辩论会结束了。在最后的补充提问环节,张亚中再一次向所有参选者抛出两个提问:1,请各位回答"九.二"共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?2,大家究竟主不主张统一?这类问题很尖锐,对某些人来讲确实是个难题!但它也是无法绕开的两岸问题,必须面对! 这问题太不“国民党”了。因为它不含糊,不包装,不扭捏。 而国民党过去二十年最大的本事,就是能把清楚的问题讲得模糊,把该回答的问题绕过去。 张亚中不买这个账,他直接把话挑明了。 全场五人,只有张亚中敢迎着枪口走。他说得太直白:“九二共识的实质是一个中国,目标是统一。”这句话一出,其他人要么沉默,要么绕弯子。 罗智强继续他那套“有创意的模糊”,说什么“一中宪法”“维持现状”;郝龙斌甚至把“九二共识”称为“通关密语”,摆明了这只是个话术工具。 连郑丽文都不愿意接“统一”这个烫手山芋,只说要“对话”“友陆”,就是不提终局。 但问题是,台湾现在的问题,偏偏就卡在“终局”上。 你可以说要和平、要对话、要沟通,可你总得说清楚,你想走到哪里去。 张亚中的问题,听起来尖锐,其实不过是把遮羞布扯下来,让大家面对现实。 你不说“统一”,那你是默认“维持现状”?还是你想搞“独立”? 讽刺的是,这场辩论发生在2025年,而不是2005年。二十年过去,国民党还是绕不开“九二共识”这四个字,还是没办法说清楚两岸的未来。 问题不是不知道答案,而是不敢说。张亚中扮演的,是那个迫使大家表态的人。 更讽刺的是,民调告诉我们,张亚中的支持率只有5.3%。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这个党,连面对自己的灵魂都不愿意了。 郝龙斌的33.8%、郑丽文的18.8%、罗智强的14.2%,撑起了国民党“维持现状”的主流叙事。但所谓的“现状”,根本不存在。 民进党早就抛弃“九二共识”,大陆也不再接受“各表”。所谓的“现状”,只是国民党用来安慰自己的幻觉。 张亚中不是在质问别人,他是在逼这个党做一次自我审判。你到底是谁?你要走向哪里?你还愿不愿意为统一说句话? 这是张亚中的问题,也是国民党不能再逃的问题。可惜的是,这场辩论会的答案,只有沉默和闪躲。 郝龙斌的“和中”,被郑丽文一语道破:“这是错的!国民党不是要和中,是要承认同属一个中国。”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捍卫立场,实则是对现实的妥协。因为她还是没说“统一”。她只是把“对话”包装得更漂亮一些。 可大陆要的不是包装,是态度。民进党可以高喊“拒统”,那国民党呢?你连“统”都不敢提,还指望别人对你有信任? 蔡志弘更是一个“和平主义者”的典型。他说什么“相互理解”“台海和平”,听起来温吞含蓄,实则回避一切实质问题。 他甚至没回答张亚中的第二个问题。连“主不主张统一”都不愿意碰,这是政见还是逃避? 而罗智强依然在当“网红政治家”。他把“九二共识”讲成“有创意的模糊”,还搬出“一中宪法”,但就是不提统一。 他甚至把“模糊”当成策略,好像模糊就能解决问题。可现实很清楚——模糊只会让你失去话语权。大陆不买,民进党更不买,最后你只能自我感动。 张亚中最后一记总结,像是掀了桌子。他说:“你们误解了九二共识,更不敢谈统一。”这不是批评,这是控诉。 他不是在赢得辩论,他是在告别一个他熟悉但已经陌生的国民党。他知道这个党已经不再属于他这种人,所以他要在离开前,把话说尽。 这场辩论,是国民党的一面镜子。候选人们一个个都在说改革、说年轻化,说怎么赢回选票。但他们没人敢讲“统一”。 而张亚中,就像一个不合时宜的清流,试图用最传统的方式,去唤醒一个已经西化的政党。他太天真了,也太真实了。 他问的问题,其实不只是问给台上四个人听的,也是问给全国人民听的。你还记得“一个中国”吗?你还愿意谈论统一吗?
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第二次辩论会结束了。在最后的补充提问环节,张亚中再一次向所有参
地缘历史
2025-09-29 10:46:16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