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昨天 韩国正式宣布了! 9月28日,韩国官方宣布对我国团体游客免签!一直

不简单的幸福 2025-09-29 10:26:02

就在昨天 韩国正式宣布了! 9月28日,韩国官方宣布对我国团体游客免签!一直免签到明年6月份! 韩国又双叒叕出新政了,这次是针对我国的。 9月28日,韩国官方宣布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免签政策,9月29日起生效,一直延续到明年6月底。 此次免签政策把门槛降到了3人以上,团客可享受15天停留期。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直言不讳,此举就是为了刺激低迷的旅游市场,目标是吸引100万中国游客到访。 这话听着实在,可细品却让人五味杂陈:当初是韩国先收紧对华签证政策,如今旅游业扛不住了,又急匆匆抛出橄榄枝,这份“热情”来得未免太功利。 政策落地前,韩国签证中心早已开放,今年持签证赴韩的中国游客已达60万人次。 可免签消息一出,网友的态度却分裂得厉害。有人摩拳擦掌,说终于能省却办签麻烦;更多人却直言“给免签也不去”,吐槽声此起彼伏。 这种褒贬不一的反应,恰恰戳中了韩国旅游的尴尬处境。 让人意外的是,如今赴韩旅游的画风早已变了。 曾经扎堆的低价购物团不见了踪影,取而代之的是更细分的需求。 有人奔着医疗旅游去做皮肤管理,有人专门赴韩整容,还有不少人选择半自由行深度体验。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,政策官宣后首尔搜索量瞬时暴涨七成,不少90后、00后女性坦言。 韩国医美项目性价比高,比如水光针、瘦脸针等,10天行程花费也就5000左右,这才是真正的吸引力。 但政策的“隐性门槛”也不少。所谓的免签并非自由行,必须团进团出,还得通过指定旅行社报名,名单提前一天就锁死,离团率超过2%,旅行社就得被降级。 有导游私下抱怨,现在带韩国团比看孩子还累,客人多在厕所待五分钟,群里就会被疯狂艾特,生怕“脱团”影响资质。 更让人诟病的是,免签入境不算访韩记录,回国后还没资格申请5年多次往返签证,部分旅行社甚至要求缴纳押金,行程结束才能退还。 这样的限制,难怪有网友吐槽“这不是旅游,是打卡上班”。 韩国旅游的吸引力下滑,早已是不争的事实。 明洞的中文导购比本地人还多,东大门的衣服价格堪比淘宝加运费,济州岛的海水比起三亚也没了优势。 有游客去年跟团回来,只记得泡菜发酸、酒店狭小,顿顿泡菜炒饭,第三天就开始想念沙县小吃。 更尴尬的是,韩国至今拿不出新的旅游亮点,南山塔、弘大这些打卡点早就被拍得“包浆”,旅行社想加新景点都无从下手。 网友的吐槽更是一针见血:“国内大好河山还没逛完,犯不着去当散财童子”“咱自己的泡菜口味更合胃,何必舍近求远”“花钱看白眼的事,谁愿意干?” 这些话虽然直白,却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。旅游本就是图个舒心,要是既要受“团进团出”的束缚,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,自然没人买账。 更值得玩味的是免签的时间跨度——从9月29日到明年6月,正好覆盖了国庆、春节、五一三个中国黄金周。 这波“放短线,钓肥鱼”的操作太过明显,反而让人觉得缺乏诚意。要知道,隔壁日本早已简化单次签流程,泰国更是直接免签30天,对比之下,韩国的政策显得既小气又算计。 其实韩国旅游业早该清醒了。去年拼尽全力吸引200万中国游客,最终只拉动GDP增长0.16%,连股市一天的波动都比不上,这点增幅恐怕不够给免税店发加班费。 中国游客早就从“买买买”转向“玩玩玩”,从“打卡游”升级为“体验游”,可韩国还在用十年前的老套路,自然抓不住现在的游客需求。 韩国要是真有诚意,光靠免签噱头远远不够。首先得解开团签的“电子脚镣”,给游客更多自由。 其次要挖掘新的旅游价值,别再抱着老景点啃老;更重要的是,得拿出真正尊重游客的态度,消除那些莫名的排斥感。 毕竟,免签只是“入场券”,服务和体验才是留住人的关键,旅游选择从来都是双向的。 中国游客不缺去处,国内从雪山草原到海滨古城,每一处都有独特风情;出境游还有泰国、日本等更具诚意的目的地。 韩国若只把免签当成“救市工具”,而不真心优化体验,就算吸引来游客,也留不住人心。 说到底,游客用脚投票的时代,诚意比政策更重要。韩国的免签政策像张打折券,可要是“主菜”没变味、“服务”没升级,这张券终究会过期失效。 至于要不要赴韩,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——毕竟去哪逛、和谁逛不重要,逛得舒心、花得值当,才是旅游最本真的意义。

0 阅读:0
不简单的幸福

不简单的幸福

感谢大家的关注